《跟着薛涌留学去》:为何要回避商科

我一向主张,至少在本科阶段,留美要力避商科。中国的雇主在招聘海归时,也同样要慎纳商科。

这并非我个人的偏见。事实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2011年曾经在其商业节目Money Watch中有段评论,题目是《不读商科的八大理由》,大致总结了我的分析:第一,商科学生学的东西少;第二,商科学生挣的少;第三,商科学生在求职时缺乏竞争力;第四,根据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商科学生日后工作辛苦,生活质量较差;第五,商科学生申请MBA时吃亏;第六,实际工作其实并不那么需要商科专业;第七,学经济学的挣钱比商科出身的多不少;第八,许多不靠谱儿的父母帮助孩子选了商科,孩子没兴趣,表现会很差。

反对声是可以预料的:难道沃顿不是一直在培养商界精英吗?不错。不过沃顿毕竟很小,再加上MIT的Sloan等几个顶尖商学院,中国学生就那么几十个人。除了这些极少数外,本科商学院几乎成了劣质大学的代名词。

关于美国商科大学生素质低的问题,我已经用一系列考试成绩、毕业后年薪等等统计资料进行说明。遗憾的是,在一个盲目崇拜商科的国度,不管你怎么说,人们也不愿意相信。为了更为清楚地说明问题,我这次以中国人最容易理解的考试SAT的成绩来展示。中美教育制度不同。不过,美国最接近中国高考的考试,是为了申请大学而考的SAT,即所谓“美国的高考”。事实上,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中,各校学生SAT的中等成绩也被一一列出作为参考。这个成绩的排名,和各校在榜上的名次也基本相符,说明这项考试的成绩有着相当的权威性。

SAT的成绩,也被按学生大学的专业选择分类列出。由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学各种本科专业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我除去参加考试人数过少的科目,把2010年主要专业的SAT平均总分排列如下:

英语和文学(1691)、社会科学(1691)、物理学或自然科学(1686)、外语和文学及语言学(1679)、数学和统计(1650)、一般性文科、人文及科学(1647)、哲学和宗教(1643)、生物及生物医学(1640)、工程(1634)、未决定专业者(1604)、历史(1577)、自然资源和保护(1566)、传播、新闻及相关专业(1550)、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及支持性服务(1535)、视觉及表现艺术(1517)。以上成绩,都在平均成绩之上。

以下专业,考试的成绩则在平均分以下:法律专业及研究(1516)、建筑及相关服务(1516)、商业管理、市场及相关服务(1500)、心理学(1493)、健康及相关临床服务(1477)、教育(1444)、农业及相关科学(1425)、工程技术及技工(1418)、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职业(1390)、其他(1368)、公园、娱乐、休闲、健身(1361)、个人和烹调服务(1360)、保安服务(1345)。

由此可以看出,商科是分数垫底的专业之一。比商科学生考分低的,有两大引人注目的专业,一是心理学,一是教育。其中心理学和商科分数相差无几。但教育则落后相当大。美国公立教育制度破败,没人愿意当老师。不久前曾有个报道,说在中小学当教师的,自己读大学时往往是班上最差的三分之一。排在商科后面的其他专业,多不属于四年制大学的专业范畴,如健康及相关临床服务,提供着许多护理方面的训练,护士、护工都属于这一范畴。工程技术及技工指的基本上就是技术工人,其他还有健身教练、厨师、保安等等。这些职业,多在两年制的社区学院训练。分数低也有情可原。毕竟这些行当靠的主要不是读书。另外一个趋势,就是越抽象、越“没用”的专业,考分越高。英语、文学比传媒、新闻的分数高许多,物理、数学的分数也高过工程和计算机。这里的法律专业及研究,并非法学院里的法学,而是司法助理、犯罪学等等接近法学的科目,是一些就想尽早读法学院、当律师赚钱、不愿意在“没用”的专业浪费时间的人抄近道用的。这些人的入学成绩,在平均线之下,其素质决定了其专业选择。至于商科1500分的成绩,和高达1691分的英语和文学几乎快差了200分。这两个档次的学生,根本不应该坐在一个班里。

对于那些在国内也考不上像样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如果一定要留美的话,也许商学院是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因为这些学生即使用母语也基本不具备读大学的素质,更不用说用外语去读大学了。美国许多商学院,就是给那些不具备读大学的素质的人准备的。不过,素质好的中国留学生,读商学院则可能被糟蹋。我自己在大学当老师,有着切身体会。不管教授怎样,最终决定教学质量的,还是学生的程度。班里商学院的学生比重高到一定程度,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那些商学院的学生,整天就知道小组一起工作,用PPT演示一切,根本无法阅读复杂一点的书。有的甚至对我提出要求:“我学习的风格是形象思维,不善于运用文字。是否能够多放点电影?”我只好说:“不善于运用文字的人,实在不适合读大学。”不过,如果班上这种人占了三分之一,当老师的除了降低标准外,还有什么选择呢?

中国学生扎堆美国商学院,给本来已经质量很差的商学教育带来了新问题。特别是在低层次的商学院,中国学生的数量奇大,甚至有超过半数者。班上80%是中国学生的情景司空见惯。课堂上老师用英文讲课,同学彼此一交流,语言就变成了中文。另外,商科的美国学生本来素质就很差,老师的语言也很简单。中国学生多了语言就更简单。学科本身,则不过是白领技工的性质,几个关键词理解清楚,大体上课就能跟得上,阅读也能对付。反而是看严肃的电视新闻、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要复杂得多。如果你和商科的学生接触一下就知道,即使是那些美国学生,基本也不看严肃的电视新闻,不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中国学生更是自成一统,和美国同学也不太接触,稍微复杂些的媒体就不看。这么四年下来,能学到什么呢?

这些人毕业后,在美国往往站不住,终将会成为海归,希望以“留美商科”吓吓人。其实,中国的用人单位,如果一定要招海归的话,要特别小心商科的学生。这些人没有开发新产品的创新能力,无法大量阅读英文资料、提出归纳分析,不过是懂几个关键词、会弄PPT而已,无法对企业作出有价值的贡献。相反,在像样大学能把美国史读下来,大致你能确定:此人对美国多少是懂一些的,需要大量阅读英文文献时是能胜任的。

总之,美国固然有沃顿和Sloan这样优异的商学本科,但教育的人数非常小。美国优异的商学本科教育,大概不出那么十几所商学院。靠谱儿的商学院,则大致在五十所上下。等而下之,则多被那些不具备上大学素质的学生所主宰。中国人自古有“孟母三迁”的传统。美国的一个本科读下来,费用近百万人民币。难道就是为了和那些心智接受不了传统文理教育的美国学生为伍?或者更糟的,是和那些考不上好大学的中国学生为伍?

Rat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