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留美预科】明年留美,现在最该操心什么?
我创办“薛涌留美预科”已经有一年多,亲身感受到中国的留美热,也目睹了种种不靠谱儿的现象。在我看来,留美要准备什么、怎么准备,首先应该听听在美国大学里教书的人怎么看。然而,以我的孤陋寡闻,在我以前似乎还没有一位美国大学的教授为中国学生提供留美的预备性课程。因为长年在美国的大学里执教,我看待留美的角度,和国内应试培训、中介行业中的教师和顾问们自然非常不同。有些早就该说的话,居然从来没有人说过。于是我不得不说。
今年的留美学子,目前都处于整理行装的阶段。我的意见,对他们及其家长来说显然是太晚了。但是,明年留美,要想作出更明智的抉择,许多问题现在就必须考虑。
如果你还没有考完托福和SAT,现在正是应试的关键时刻,要全力以赴。美国大学录取办公室看中国学生,成绩几乎是唯一还可信的东西。
不过,有相当多的同学已经完成了这两个考试。如果你托福考到95-100SAT1900-2100左右,那就大功告成。你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大学的平均成绩(GPA)而战。这不仅对于留美,而且对于整个人生而言,都是一个深刻的“战略重点”的转移。可惜,许多学生和家长对这一大转移的意义几乎一点意识都没有。我特别开设的“留美临行准备课程”,就是为完成这样的转移而设计。
为什么这么说?
我在美国大学里读书、教书二十年;在去年的“留美临行强化”课程中,也指导了许多今秋入学的同学,对他们的情况很熟悉。一般来说,托福考过95SAT1900,上排名五十左右的学校把握相当大。比如,一位上了排名20“”的同学,托福只有95SAT2050;另一位同学托福107 SAT1900,上了排名32的学校。其实,许多排名在六七十的学校,还未必要这么高的分数,质量可能更好。排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媒体炒作,并不被美国的高等教育界承认,其意义非常有限。经常是排名七十几的学校要比排名四十几的好。当托福上了95SAT1900时,大概有四五十所相当好的大学(排名50左右)在“射程”之内,选择范围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成绩已经“搞定”了。
有些学生和家长,觉得还可以再接再厉,比如SAT2100,争取上常青藤。这实在是买彩票一样的赌博。凭着2100的成绩很难上常青藤。即使SAT满分,也很难进哈佛耶鲁。而下一个等级的学校,则并不需要2100SAT。可见,拿到了2000左右的成绩,再花几个月冲击2100,几乎没有意义。
那么,现在该操心什么?
大学一年级的表现!这将直接影响大学的平均成绩:GPA
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往往不明白:上个排名四十几的学校,和上个排名七十几的学校,其重要性还不如碰到个什么样的室友。今年有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选择了排名52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放弃了排名69的弗吉尼亚理工。前者学费4.7万美元,后者学费2.5万。她问我:在美国,前者的声誉是否比后者强许多?我听了哭笑不得:乔治华盛顿大学确实不错。不过美国还有华盛顿大学(私立)、华盛顿大学(州立)、乔治城大学等等,美国人自己往往都搞不清哪个是哪个。另外,看看顶尖大学的学费:哈佛4.24.4万,普林斯顿4万,斯坦福4.6MIT4.3万。乔治华盛顿大学凭什么要4.7万?与之相对,学费仅2.5万的弗吉尼亚理工,是个名字响当当的工学院,真不知谁会将弗吉尼亚理工摆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之下。一年两万多美元的学费差价,毫无道理。在我看来,去弗吉尼亚理工,以后的事业还可能更顺一些。
由此可以看出,追排名在中国的留美族里已经发展到了多么荒谬的地步!我每次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头皮都发麻:她们往往对排名倒背如流,害得我赶紧上网核对,心里说:如果教育就是排名这么简单的事,我应该向你们咨询才对!
对排名这类犯不上操心的事情操心得没完,甚至到了坐卧不安的地步,但对该操心的、火烧眉毛的事情,则想都不会去想。这是中国留美热中的一大怪。你听说哪个家长或学生讨论过日后怎么争取良好的大学平均成绩(GPA)的战略?你毕业时的GPA3.7 (大致相当于A-2.7(大致相当于B-),对前途有决定性的影响。申请研究院、求职,都要靠这个。你从哈佛拿了2.7GPA,恐怕争不过在排名六十几学校里拿了3.7 GPA的学生。大学里没有表现,排名靠前六十几有什么用?
在这方面,中国学生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第一年的表现。因为中美教育差别太大,被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是顶尖,突然进了美国校园也往往不知所措。最不幸者,拿着100以上的托福成绩、2000SAT成绩,读了一年就被劝退。更普遍的现象是,第一年的平均成绩是2.0 2.3CC+。当然,聪明、适应性强、肯努力的,日后可能慢慢追上来。但平均成绩的要害在于“平均”。第一年学业是四年大学的四分之一。如果你四分之一的成绩这么低,后几年要考多高才能把平均成绩拉上去?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永远拉不上去。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输在起跑线”。
适应美国大学一年级的学业,难度比起考托福、SAT来大得多。中国是应试国度,中国学生会考试是世界有名的。比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持的15岁学生的能力测试(PISA ,上海学子两次包揽了三门的“世界冠军”。能难倒中国学子的考试,少!但是,进了美国大学,则面临另样的挑战。比如,期末往往不是考试而是读书报告,或者考试加读书报告,占的分数比重很大。我让几位已经被名校录取的学生试着写,结果惨不忍睹,几乎没有一个句子能写对,到了无从改起的地步。这些都是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不能怪他们。中国的教育,实在没有给他们在这方面作一点准备。如今离明年九月初入学还有一年,还不赶紧动手准备、补上这方面的漏洞,到时候怎么可能不失败?
必须重申:我虽一向抨击“应试教育”,但从来都非常重视考试成绩。这不仅仅是出于实际的考虑,也和我的教育哲学密切相关。我告诫家长:孩子托福考不到85SAT1800,就不应该去留美。为什么?这还不仅仅是因为大学对英语有个基本的要求、必须满足。更重要的是,留美四年,耗资一百多万,家长为了孩子 该努力的努力的,该牺牲的牺牲了。如果孩子得到了家长如此厚重的恩赐,居然英语也不好好学、考不出这种起码的成绩,那就说明他不会付出什么努力,在他身上的教育投资等于打水漂。这好比一个人要购买百万美元的住房,却拿不出20%的首付。次贷泡沫最大因素,就是银行给这种零首付的人贷款,最终 血本无归。所以,成绩不说明一切,却是个重要的准入标准。你的孩子守着这么好的条件英语 还考不过线,就别指望他去了美国突然有什么改变,就象不要指望零首付的人突然变成百万富翁一样。
问题不是成绩是否重要,而是什么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我的一个学生,SAT1910,托福正好100。我对家长说,恭喜!孺子可教!送他留学会很值。然后劝他们放弃冲击SAT2100分大关的计划:反正靠2100也很难竞争更好的学校。现在把精力都消耗在这上面,没有好好准备大一课程,最终SAT即使真上了2100,但大一拿了一串C,究竟是得是失?
别做常青藤这种不着边的梦,上个50名上下的大学,保证大一有B+以上的表现。这才是你应该在乎的分数!
我们的“留美临行强化”课程,就是立足于这种“大一GPA”战略。试图在社会科学知识、文化背景、批判性思维、写作等方面,弥合中美教育的鸿沟,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业。这一课程从20141月开始试行,第一期已经结束。帮助了若干已经被录取的学生,也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如今第二期即将开始,并汲取了第一期的经验教训,课程的开始日期大大提前。
具体而言,这种一对一的课程,完全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计划设定,非常灵活。但大致而言,有两个主要的课程体系。
首先是一年课程,从2014820158月。这一课程针对的,是已经考完托福和SAT的同学。我基本的建议是,即使托福只有85SAT1800,事到如今也不值得再冲击更高的分数。即使拿着托福85SAT1800这种不够满意的成绩,申请排名50100 的学校还是有不少选择,把握性也比较大。有些八九十名的学校,质量相当好。如果准备充分,第一年GPA出众,就为成功的本科学业打下了基础,将来有望上个更好的研究院。实在想上更好的本科,转学也有了本钱。
另外,此时参加我的课程,同学们尚未完成申请。在申请过程中一些战略选择,老师会提供参考意见。去年的教训是:课程开始得晚,来报读的学生都已经被录取了。大部分是提前录取。此时已经生米煮成熟饭。有些该报读的学校没有申请,老师也只能放马后炮。早开始,老师可以多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设计留美战略,并同时为之进行相应的准备。
另一个则是八个月的课程,即从一月初到八月底。一月初学生已经把申请信全部寄出,等着录取消息。考试、录取的完结,给同学们带来一种大松心的感觉。以我的观察,这是中国学生浪费的最为关键的时刻。很多学生久被应试教育压抑,突然一点学业压力没有,马上走向另一个极端,疯玩儿不止,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对美国的大学课堂还毫无准备,如果写一篇读书报告,怕是一句也写不对。八个月,其实就是留美的一个学年的课程时间。这么挥霍掉,等于放弃了人生的登陆点。从第一期课程的情况看,许多学生见识了大量的原版阅读,尝试了写读书报告的滋味,迅速对自己进行重新评估。有几位学生根据在我们课程中的经验,在老师的帮助下修改了专业的选择,入学时目标更为明确。
除了这两个课程外,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学习计划随时插班。从第一期的经验看,随时插班的学生仍然是主流。但是,从教学的角度说,我们更鼓励的是上述两个比较系统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