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为什么不灵
“海龟”变“海带”,这两年已经成了媒体的俗语。大量海外留学的学生,特别留美国学生,出去辛辛苦苦闯荡一番,回来本来指望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想不到连工作也找不到,只好待业。有心里不平衡者,抱怨国内不识人才,希望能够得到特殊待遇。其实,哪里仅仅是国内“不识人才”。最近读“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导,许多外国企业也更看重国内土生土长的人才,把到美国的大学镀了一层金的海龟放在一边。甚至有的老板认为,越土的越好,特别是那些连英语也不会讲的,往往最能干。他们经历丰富,对中国社会了解,更知道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什么。反是那些削尖了脑袋往国外跑的人,对国内的情况非常无知,封闭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中,学了些纸上谈兵的东西,很难派上用场。
这一“海龟”变“海带”的现像,已经持续了很久。但是还很少有人对之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在我看来,这一现像是中国人崇拜美式教育、又不理解美式教育的结果。中国的学生出去转了一圈,并没有学到美式教育的真精神。他们回来后,除了多了一张洋文凭外,骨子里还是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自以为是的知识贵族。最近美国留学签证放松,估计留美热又会起来。我仍然认为中国学子到美国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求学机会。但是,出去之前,最好对美国的教育有更多的理解。这样才能把有用的东西学回来,才不至于“海龟”变“海带”。
我最近出版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一书,就是希望帮助国内的读者理解美国教育的一些基本的、又常常为我们所忽视的精神。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部份美国大学生,都作过义工,即作为志愿者进行不计报酬的社会服务。这并不仅仅是人家单纯地要作好人好事,而是人家教育的一个核心部分。你申请大学、求职,这方面的表现常常被考虑、评估。社会到处在鼓励这样的行为。可是,你问问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中国学生,有几个打过义工的?怕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从来没有打过。如果他们跳过了美式教育这一核心部分,他们接受的还是美式教育吗?
这样的问题,不仅出在海龟上,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上也非常严重。比如不久前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操办者口口声声要以美国的大学为范本,甚至由美国的大学得出结论:衡量一个大学的水平在于其博士课程,在于其研究水平。其实,美国大学的水平,衡量的最重要的标准是其本科生教育。研究性大学是欧洲发明的。美国对世界大学最大的贡献,是其对社会的服务。这几乎是国内所有谈论美国教育的人所忽视的。而不了解这一点,就不了解美国大学的精神;去那里读书,常常也学不到人家的好处。
美国是个非常实际的国家,其教育也不例外。从上中小学起,美国就把孩子推到现实生活中锻炼。这种锻炼,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打工,一是作义工。前者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后者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每到暑假,就是中学生找工作的季节。而特别要注意的是,孩子打工绝不能仅从经济上理解。中高产阶层家庭有的是钱,但孩子还是要自己打工挣零花钱。从在海滩上卖热狗、冷饮,到给人家看孩子,什么都干。研究表明,打工越早的孩子,一生的总收入越多。因为打工是孩子的“事业”的第一步。“事业”开始早,当然在竞争中就先声夺人。打工激发了孩子的成功欲,教他们什么是创业艰难、怎么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在美国看见餐馆跑堂的,千万别摆脸、看不起人家。人家说不定是盖茨这样的富翁的子弟,或者是未来的盖茨。你要是这么打工出来,不管出身如何高贵,大学毕业也不会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而我们的“海龟”,乃至我们的大学毕业生,难道不是就爱犯这样的毛病吗?在我们的社会,一个北大毕业生买肉都会轰动全国,一些高校竟禁止学生作买卖。在这样的文化和制度下,也许学生学会了一点本事,却没有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本事。
义工更是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领域。美国的孩子,从中小学就开始打义工。这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观念的问题,而且是教孩子怎么使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最好手段。打义工经验丰富的孩子,大学愿意录取。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就决定于他或她对社会的贡献。那些小小年纪就已经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当然更知道以后如何为社会作贡献,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这样的人,在毕业后不可能以一种怀才不遇的心态等着天上掉馅饼。他们从小就知道社会的需要,知道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美国的精英,就是这么培养的。
我的书中,揭示了美国教育中许多矛盾、不公平的地方。我从来不是一个不加批判地接受美国模式的人。美国培养精英的方式,当然不一定就是中国培养精英的方式。但是,既然我们那么多学子去美国读书,大学的改革又要以美国为一个重要范本,我们就必须理解美国教育最精彩之处,知道在那样的系统中如何成功。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是把人生一刀切成两段,前二十几年是学本事的时候,以后才是用本事的时候。学本事时要专心,心无他顾。问题是,学到的本事到底有什么用?怎么用?把自己往社会的什么位置摆?这些问题常常引起我们学子的心理危机。我们的教育没有教给他们这些。在美国,教育首先强调学生的动机,要学生甚至在没有学什么东西之前,就走到生活中,懂得生活中到底需要什么,以及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自己应该学什么。他们从小就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有高度的自觉。他们强调在知道目的的条件下学习。所以,你看美国学生,也许专业训练并不突出,但是人家就是“能折腾”。这也难怪,我们的理工科大学禁止学生作买卖。人家的研究生没毕业就在生意场上折腾、最后创立了Google。早早从大学辍学的盖茨,在我们这里也算不务正业了。我们的观念不变革,中国的教育就会永远与社会脱节。
摘自《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