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抄袭 ?开学了,请开启学霸模式!
小伙伴们远渡重洋,是不是很期待美帝丰富的校园生活呢?看多了Goosip Girl这类的美剧,真以为美国大学每天都是趴体,美国人数学弱爆了,所以上课都能随便应付过去的么?NO! 真实的美国学校可不是这么马虎过去的。学业上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们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中美教育环境、文化的不同,很多来美的小伙伴们刚开始肯定需要时间去适应,但是有些小Tips术哥就先教给你们先对付下啦。
美国大学对“ 论文抄袭 ”、“作弊”的定义跟国内有很大的出入,很多在国内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在美国校园就有可能被教授判为作弊。你可能觉得考试时瞄一眼旁桌的选择题,手心里写几个背不下来的公式没什么大不了,但是美国大学的教授们就会当真。甚至是收藏往年的考试试卷提前复习,跟同学一起分享资料做作业写了同样的答案都有可能被学校认为有作弊嫌疑。虽然说不同学校对考试作弊、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度也是有所不同,各个教授的考试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身在美国,毕竟是别人的地盘儿,还是要多注意自己学校的考试规章制度,术哥还是奉劝大家不要轻易挑战美国大学的学术容忍度,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哈!
当然,在众多被判为作弊行为的原因中,术哥个人觉得论文的文献引用是中国留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方面,弄不好就被判为 论文抄袭 。美国几乎所有专业都是需要学生写paper(论文)或是essay(小作文)这类的文章。而大部分习惯了考试的中国学生除了大学毕业时写过一份论文外几乎很少有机会写此类文章,对文献的引用出处、引用格式、引用比例都不清楚。然而美国大学对论文的引用有很严格的要求,paper的写作不能轻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上 论文抄袭 的嫌疑。
引用出处:
对于美国的大学而言,图书馆很多藏书,跟专业相关的论文可以把图书馆作为一个引用的来源。除了纸质的书本外,大部分的美国大学都是拥有电子图书库的,用学校的ID就可以登录进去用关键字搜索资料,简单又方便。
当然,有时候学校的资源并不能满足写论文的材料,这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去网络上搜寻资料。很多人也喜欢引用Wikipedia上面的文字,虽然Wikipedia是个很不错的工具,但是大部分教授都不喜欢学生的文章引用里面出现它,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改动,毕竟不是个专业权威的网站。但是强大的wikipedia时时给我们好的引用来源,有个小技巧就是找到自己引用的某句话或某段话,一般右上方都有个数字编号,在正文最下面可以找到引用的原出处,用这个原出处作为citation就可以啦!
引用格式:
凡是论文中不是自己写的,除了要是文章中间注明是引用的,在论文最后的结尾也一定要再写一遍出处。
现在网络超级发达,很多同学都会在互联网上找到有用的信息,但有时候可能找不到作者出版社之类的信息,在这里推荐一个网站( http://www.easybib.com/),你直接输入你查找来源的网址就可以得到正确citation的格式和信息。
引用比例:
每门课,教授对引用的比例要求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直接引用的比例不要超过20%。小伙伴们一定想,我难道要一个一个字去数我到底引用了多少啊?不急,术哥给你推荐个免费网站(http://www.paperrater.com/),写完文章后也不要急着交上去,先检查你的文章跟其他已有文章的相似度,有的还可以帮你检查语法错误。
要是论文不仅仅只要求及格,而想要更上一层楼。大部分学校都是有免费的Writing Center的,可以帮你修改语法、检查语病之类的,不过呢,一般一次只能预约1个小时,一篇paper1个小时是妥妥改不完的。而且各个学校Writing Center修改的老师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的老师也就是本校的学生。当然,你刚来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术哥一定要给你们提个醒!美国的大学不是那么容易上的,一定要引起重视。就算真的学不下去了,也千万别去找人代写、去抄袭论文哦,我们接触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美国学校可是不讲情面的。
如果小伙伴们真的不适应,学起来太吃力,可以来找术哥哦!我可是名符其实的学霸,涉猎广泛,从会计到金融,从艺术设计到教育专业度都是杠杠的。术哥可是提供论文修改的,我们坚持不代笔,只修改!
官网地址:www.wholeren.com
邮件地址:info@wholeren.com
官方微博:厚仁教育
咨询电话:+1(814)822-0567
微信客服:wholerenguru(厚仁学术哥)
论文抄袭 ?开学了,请开启学霸模式!
厚仁寄语
WholeRen began as the result of a conversation with a group of Chinese, Chinese-American community members and American educators, headed by Cho-yun Hsu, history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mong the topics explored was the feasibility of creating a Chinese high school in America. The original model focused on a school for Chinese students with its own dormitory program. After much debate and investig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such a high school would not meet the desired goals, nor would a dormitory program be the best method of housing when compared to the advantages of well-managed home-stays.
In addition, these conversations discovered great interests in American constituencies to exchange, visit, host, interact, discuss ’best practices’ and cooperate with educational ent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Pacific. Genuine interest and respect emerged from many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in America and China. WholeRen evolved to facilitate these mutual interests and needs.
WholeRen’s maxim, “Bringing Two Great Nations Together, One Student at a Time”,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its mission to serve the educational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families and educators in the USA and China while enhancing those experiences and involving highly reputed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This mission is predicated on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student by utilizing the best aspect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educational precepts, and making the success of the learner the highest pri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