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émon Go 脱宅神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运动

Pokémon Go 脱宅神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运动

最近朋友圈是不是一直处于在被宠物小精灵刷屏的状态,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上周刚刚上线,就红遍全球的 Pokémon Go 。这是一款由任天堂和Niantic共同开发的游戏,需要结合Google Map才能够愉快的玩耍。7月6日在澳洲一上线,服务器就被挤爆了。不得已官方封锁了部分地区,其结果就是我们身处中国的宝宝们,没有办法愉快的玩耍了,使用各种方法,均是无果,宝宝们心里那是一个苦啊,可是就是没办法啊……

Pokémon Go

继澳洲上线之后,美国地区也迎来了春天,小伙伴们都纷纷下载了Pokémon Go,走出家门去抓小精灵。当然小编我也不例外,但是小编做的第一件事是向国内的好友们投以“关怀的问候”,并向他们推荐了最好的玩Pokémon Go的方法,那就是——来美国访友,很欠有没有?于是小编招来了国内美食照片的投放回击,受伤一万点……

 

开启了抓宝宝之旅后,小编第一个得到的宝宝就是受万人宠爱的皮卡丘,发到朋友圈无数好友投来羡慕的目光,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抓皮卡丘的小tip。最容易得到皮卡丘的方式就是,在一开始博士给你三个精灵选择的时候,你要放弃小火龙,妙蛙种子和杰尼龟这三个小精灵。不要抓他们,出门去逛逛,走一会博士给的这三个小精灵会又回到你身边,千万不要被诱惑。继续往前走,反复几次之后,皮卡丘就会出现了~!当然如果你更想要博士给的那三只,就不必这样做了,毕竟博士给的也不是会经常出现的小精灵。

image00

自从Pokémon Go在美国上线,小编周边的朋友都跟疯了一样,纷纷出门运动,有的是为了抓宝宝,有的是为了敷精灵蛋。就连平时没事可以宅在家里24小时的人都出门去运动了,小编在微信里看见一个姑娘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我的男朋友自从玩上了Pokémon Go,天天往外面走,感谢这个游戏拯救了我家的宅男”。而小编我是这样感慨的,感谢Pokémon Go给我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可以拖着男票出门溜达。小编还有一位常年宅在家的好友,居然为了抓皮卡丘走了一个多小时,不过她最后也没找到,不禁大喊三个脚印到底是多远啊!

 

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科普一下,根据玩家的总结,一个脚印大概是50米,三个脚印大概是150米。如果你走了特别远还没找到,估计就是你方向错了。而且有时候服务器会卡,near by的未必就在你周围,所以大家没抓到也不要太难过,毕竟也是要看缘分的。

 

出门后到处都可以看到Pokémon Go的玩家,不要问小编你怎么知道是玩家的,因为特征非常的明显,攥着手机走走停停,绝大多数手机还插着充电宝,夸张地上划屏幕,不时和旁边的朋友交流,同时伴有较明显情绪变化的一定是玩家。如果走在路上突然对面有人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了你,也不必惊慌,因为没准在他的屏幕上有一只杰尼龟正坐在你的肩头。那些穿着宠物小精灵服装的,不用问也知道了。前两天小编去逛商场刚抓了一只凯西,就看见一个美国小哥拿着手机兴奋的叫另外两个朋友过来,原因我不说大家也猜到了,就是美国小哥也看见凯西了。逛商场的这几个小时,看见了好多玩家,有的时候还会有人上来和小编聊两句,交流一下心得。在餐厅吃饭时,waiter看到我也在玩pokemon,还贴心地告诉我这附近哪里比较好抓哪一种神奇宝贝,突然还能感到一阵暖意呢。

image03

image08

像商场,公园这种人口密集的地方,补给站特别多,时不时的就能看见有撒花的补给站,你只要走过去,就会看见那里聚着一群拿着手机的人,不用多想一定是玩家。在小编家附近的公园里,还有一大票原本素不相识的玩家莫名其妙就来了一张全家福合影!

image04

其实Pokémon Go非常的多元化,大家的玩法给不相同,有的把它当做运动软件,有的把它当做社交软件,还有的就把它当做游戏软件。甚至还有人把它当做拍照软件,把小精灵都要玩坏了,给大家po几张有意思的小精灵照片,让大家感受一下。

image09

image02

image07

总而言之,Pokémon Go会成为APP Store第一名的下载软件绝不是偶然,它不仅让我们回忆了童年,更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还能让广大宅男宅女们在玩游戏的同时运动,真心是一款用心的游戏。虽然服务器经常卡,但是对于一款刚上线就风靡的游戏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image06

不过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在开车时玩这款游戏,并且不要半夜出行抓宝宝,因为你很容易会成为匪徒犯罪的目标,小编的朋友告诉小编说他们学校就有两个学生半夜出门抓宝宝然后被抢劫的,并且美国也有新闻报道证明有人借助Pokémon Go诱骗玩家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抢劫,所以玩家小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成为罪犯的目标。不然玩游戏玩到无法保证自身安全,内心就要不美丽了。

image01

 

 

Rat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