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资源 】北京孩子分低也能上好学校真的不公平吗?
前段时间大家都很关注今年北京高考状元,关于自己所受的教育,和家庭背景的一些言论。
(状元的采访截图)
其实这些话真实的反映出了,现在中国 教育资源 存在的问题。每年高考,都会有关于“北京孩子分数低就能上好学校”的讨论,大家普遍的认知是,北京孩子上985、211还有清华北大都更容易,感觉非常不 公平 。比如我高中所在的清华附中,当时我们一个学校能有50几个上清华,比一个省都多。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享受的 教育资源 更好,有离得近,所以更被认可。
其实在美国也是一样的情况,美国的好学校多, 教育资源 优质,所以从美国上顶级名校的机会就更大。比如我现在居住的宾州匹兹堡,大致相当于中国武汉吧,在这个城市附近大学就有30几所,还包括卡耐基梅隆这种世界一流的大学。所以,就更不用说波士顿、芝加哥等更大的城市了,知名大学就更是多多了。
其实看一所学校怎么样,最重要的是要看别的学校如何认可你,比如你要看你在国内读的学校好不好,就要看清北复交怎么看你;看你在美国读的学校好不好,就得看常青藤伯克利怎么看你。因为这些学校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学校有什么好学生,这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
对北京的重点院校来说,他们非常清楚北京的学生因为 教育资源 好,所以受到了比其他城市的学生更好的教育,也有更好的背景,而且他们也更了解北京学生所在的学校,自然他们就从北京招收更多学生。所以在北京上985、211的机会更多,在上海读复旦、上交的可能更大,那么来美国就是上世界名校的机会更多,因为这些学校都更了解身边的教育资源和投入状况,以及生源的背景状况。
刚好前两天有家长问我,怎么看待硅谷附近的一些 社区大学 ,我说,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这些社区大学是美国某些优质大学的生源校。比如这个社大每年有130多个学生进入伯克利,而人大附可能只有10个,那么这中间就是十几倍的差距,这跟北京的学校多招收北京的学生是一个道理。
最近这段时间回国,总听到一种观点说,阶级固化、 阶级跃升 与教育非常相关。事实上, 教育资源 的多少,便定义了这个地区发达不发达,以及阶级是不是能跃升。
比如,美国K-12的学校,平均投入在每个学童身上的 教育经费 可以达到12,000美金,而在中国平均可能只有几千人民币。就我所知道的,海淀区最好的学校大概每个学生身上的投入是2.5万人民币。偏远的地方那就更是少得多,没有这个经费就当然就无法享受高品质的教育。
所以,中国和美国的教育相比,差距就在这里。
中国学校之中,特别好的高校所占比例很小,所以难以保证教育的 公平 。相反在美国,不管常青藤这类私立大学怎么收钱,美国的公立学校目的是保持不变的,就是要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到一样良好的教育,所以美国教育的整体优质程度远远超过中国。
再说到美国的 社区大学 ,大家普遍都觉得这是美国的“大专”,培养技术人员和转学学生,似乎跟四年制大学有很大区别,能收到的教育投入应该跟四年制大学完全没法比吧。但事实上,这些学校同样保持着高水平的 教育资源 引进和大量 教育经费 的投入。
比如硅谷的圣马特奥三学院,可以说是我见过的,包括四年制大学在内最漂亮的学校之一,不仅俯瞰整个硅谷还能看到大海,有天文馆和游泳馆,已经有这样优越的校园条件了,他们还要再花费5亿美金对于校舍进行改进。相当于35亿人民币的巨大的投入,在中国有几个普通的基础教育学院可以做到呢?
(圣马特奥学院)
教育经费 投入多, 教育资源 好,学生自然提高的快,可以充分来发展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选择送孩子来美国读高中,并不是因为这边的学校数学物理化学的成绩都更高,而是资源更多更优质。也不是只有优等生才来美国,而是任何资质的学生都应该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很多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家庭,比一线城市的家庭更愿意送孩子来美国,因为一步就实现了 阶级跃升 ,至少是大大增加了这种可能性。
所以大家都能看到的,其他省市教育和北京市教育所存在的差异,跟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存在的差异,都是同一个道理。
(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扫描二维码
提交表单,与我沟通